近年來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,養鵝的熱度越來越高,市場需求逐年增大,養殖戶的積極性也隨之高漲。當前,許多養殖企業著手規;B鵝,改變傳統的粗放式散養,向集約化、機械化方向升級,F將養鵝的主要管理技術整理如下:
規模要適度。飼養者要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、草料及市場調研情況適度養鵝。
場址選擇。鵝舍場址應選擇在地勢高燥、平坦、通風、向陽,水源充足,水質良好,交通便利,土質以透氣、透水性強的沙壤土為宜。同時還要考慮到鵝的生活習性,鵝的繁殖還需要有水的的環境,這樣在修建場舍時既要考慮到環境污染的問題,又要兼顧到集約化、規;、現代化封閉場舍的問題。
了解鵝的生活習性。鵝是草食動物,在配置更高效、更低成本的飼料時要有充足的飼草且不能有過多的蛋白質。仔鵝7日齡~21日齡對青飼料的需要量由占日糧10%逐漸增至90%,28日齡可以達到100%。鵝對青草中粗蛋白、粗纖維的吸收率與羊相近,是攝食范圍很廣的家禽。飼養鵝可以在場舍周邊種植一些多年生牧草,如黑麥草、三葉草、魯梅克斯、籽粒莧等。
科學飼養。1.進雛前準備。進雛前應清掃、清洗鵝舍,對鵝舍及用具用3%~5%的熱火堿水噴灑消毒,然后用高錳酸鉀、福爾馬林混合后對鵝舍空間進行熏蒸,24小時后打開門窗。雛鵝進舍前鋪好墊料,備齊食槽、飲水器等。進雛前2天對育雛舍進行預溫,以便雛鵝進入鵝舍后很快適應環境。2.雛鵝的飼養管理。提高鵝群的成活率,雛鵝被毛稀薄,對外界溫度調節能力差,消化器官和消化機能都不完善,所以體質較弱,抗病力差,往往會因飼養管理不當造成雛鵝大批死亡。因此雛鵝飼養是養鵝的關鍵環節。應選擇健康強壯的雛鵝,健壯的雛鵝應是按時出殼,毛色光亮,行動活潑,用手握住頸部提起時,兩腳能迅速收縮,并掙扎有力,叫聲響亮。臍部收縮完全,無臍釘,臍部周圍無血斑和水腫。3.科學配制雛鵝飼料,合理安排飼喂次數,搞好衛生防疫。保持飼料新鮮,飲水清潔,鵝舍清潔干燥,每天清洗飼槽和飲水器。在飼料中加入土霉素、氟哌酸或喹乙醇,進行預防性投藥,對防治雛鵝疾病具有明顯效果。4.及時分群。按照身體強弱、個體大小及時分群,揀出病雛淘汰,分群時要注意飼養密度,在短期內達到鵝群平衡。分群后雛鵝要及時選用丙硫苯咪唑或者阿維菌素等高效、低毒的驅蟲藥驅除體內寄生蟲。
鵝的育肥。將育肥鵝圈養于光線較暗的鵝舍,限制其運動,減少能量消耗,飼喂全價配合飼料,快速育肥。同時定時定量補充微量元素、維生素和添加防病、抗病藥物。
環境衛生。加強飼養管理,注意鵝舍的清潔衛生,以提高鵝的抗病能力。鵝舍要經常清掃,食槽、飲水器要注意清洗和消毒,鵝群、育雛室和運動場定期進行徹底地消毒。育雛室注意通風,保持育雛室內空氣的清新,勤換墊料,防止因墊料過濕而受涼引發疾病。
綜上所述,對于鵝的養殖來說,雛鵝是基礎,飼料、飼養、管理是關鍵,防疫是保證,即種、料、養、管、防是養鵝生產的五項關鍵技術要點,要切實做好每個環節的工作,用低投入換高產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