粵西地區的茂名市、湛江市、陽江市是我國羅非魚主要養殖區之一,養殖模式五花八門,可歸納為羅非魚精養、立體混養、魚蝦混養、魚魚混養、網箱養殖等。
立體混養又分為魚豬立體混養和魚鴨立體混養兩種。立體養殖前期基本上不投料,利用鴨、豬等禽畜糞便飼養,通常待羅非魚長至0.5斤/尾左右才開始投喂飼料,這樣雖然延長了養殖時間,但可以將羅非魚的養殖成本降低0.4-0.5元/斤,甚至更低。受環保整治影響,被列國家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的水庫及附近范圍,豬、鴨等禽畜養殖受限,部分禁養,部分轉型升級,養殖戶改為精養羅非魚或轉養其它魚類。而更慘的是,目前豬瘟肆虐下,魚豬立體混養大受影響,養殖戶嚴重虧損之余,也不得不改變養殖方式。
魚蝦混養也可以細分為兩種,分布于沿海地區。一是以養羅非魚為主、養南美白對蝦為輔的魚蝦混養模式,另一種是以養南美白對蝦為主、養羅非魚為輔的魚蝦混養模式,又稱為蝦魚混養。兩者放苗比重不一樣,養殖過程中投放的飼料檔次也不一樣。由于近年羅非魚病害越來越厲害,這種模式或是減少,或是降低密度。在陽江一些條件允許的魚塘,魚蝦混養結束后,養殖戶會投放一批日本對蝦苗,粗放養殖,產量上沒有代表性。
羅非魚精養模式,從定義上來說,主要體現在管理和效益上的精細程度,基本或大部分以羅非魚為主養,一般會有魚苗標粗階段,養殖周期短。精養又可分為普通精養和高密度精養。在高州和化州一些羅非魚塘,每畝水面放羅非魚苗達5000尾以上,通過底部增氧、調水或換水,實現高投入高產出。
魚魚混養主要有羅非魚和草魚混養,放苗數量相差不大,這種模式在粵西地區相對較少。而網箱養殖在去年環保整治后,粵西地區現在已經難得一見。各地的具體養殖模式詳細如下:
茂名地區
高州羅非魚超過8成為精養模式,魚豬立體混養很少,魚鴨立體混養更少,總養殖面積約7萬畝。高州養殖戶技術成熟,羅非魚放苗密度高,普遍為2500-5000尾以上/畝,又以3500尾左右/畝占多數,通過標苗,一年可養殖2-3造,甚至4造,石鼓鎮最具代表性。近年來,隨著調水和增氧水平的提高,養殖密度繼續走高,不少養殖戶將放苗密度提高至7000尾以上/畝。前期如果羅非魚行情好,養殖戶或會疏掉一部分魚,如果魚價不好,養殖戶也可以一直養到2斤上/尾走水車。去年水車收購價在4.6元以上/斤,只要養殖成功,利潤不低于1元/斤。池塘中,除了有羅非魚,還套養有鳙魚、鳊魚、東北鯽、土鯪魚等,其中土鯪魚的密度較高,每畝放1000-3000尾不等,具體因人而異。土鯪魚通常5-6月份才放苗,上市規格為1.7兩/尾,年底統一出魚,用于凈化水質。
化州羅非魚養殖水面約11萬畝,主要以魚豬立體混養和魚塘、山塘水庫精養為主。據估計,魚豬立體混養約6-7萬畝,魚塘精養約2萬畝,山塘水庫精養約2-3萬畝,魚鴨立體混養零星分布于化州南部鄉鎮。魚豬立體混養每畝放苗一般不會超過2000尾,多數一年養一造。這種模式在化州南部較多,養殖水面最大的為楊梅鎮,其它的新安鎮、麗崗鎮、石灣街道等地都較多。精養模式化州北部為山塘水庫養殖,每畝放苗1500-2000尾,化州南部近年來由于環保問題,部分魚豬立體混養被禁止后,也會轉為魚塘精養,一般放苗2500尾/畝。如果用標粗塘將魚苗標粗1-2兩/尾,成活率也相應提高,一年養殖兩造,否則通常一年只養一造。近年來,化州一些養殖戶通過調水和增氧技術,高密度養殖羅非魚取得成功,養殖模式與高州相似。
茂南羅非魚養殖面積約6-7萬畝,養殖模式有精養、魚豬立體混養、魚鴨立體混養,養殖比例大概是2:1:1。近來豬瘟嚴重,魚豬混養出現了階段性減少。羅非魚精養模式通常一年養殖兩至三造,每畝放苗2000-3000尾,套養少量四大家魚等,去年草魚行情低迷,草魚的套養量相應減少。魚豬、魚鴨立體混養,羅非魚每畝放苗1500-2000尾,通常一年一造。
電白羅非魚主要以魚蝦混養為主,養殖面積約3萬畝,魚為主,蝦為輔,一年兩造。一般每畝放羅非魚苗1800-2000尾,南美白對蝦土炮苗2-5萬尾。
信宜羅非魚為魚魚混養,即每畝水面放養羅非魚1000-1500尾羅非魚,500左右尾草魚,輪捕輪放,畝產較低,每次出魚3000-5000斤。南部鎮隆鎮一帶以魚塘養殖為主,北部地區養殖四處分散,以山塘水庫為主。全市養殖面積估計為2-3萬畝。
湛江地區
廉江羅非魚養殖模式主要有魚豬立體混養、魚鴨立體混養、精養三種,養殖水面近4.5萬畝,由于塘租不算高,一年養殖一造半較多。其中魚豬立體混養占主導地位,集中分布在紅湖農場一帶,養殖面積2.5萬畝,每畝放苗密度2000-3000尾,成本約2.5-2.8元/斤。另外,魚鴨立體混養有養殖面積1.1-1.2萬畝,羅非魚放苗密度為1500-2000尾/畝,分布區域在新民鎮、石頸鎮等地;精養的養殖面積約有8000畝,分布在西南區域的橫山、安鋪、營仔等鎮,每畝放苗約3000尾。
雷州羅非魚養殖模式主要有魚鴨立體混養和魚蝦混養兩種,養殖總面積在10萬畝以上。魚蝦混養主要分布在附城鎮,東里鎮、沈塘鎮、唐家鎮也有一定規模,養殖面積約4萬畝。附城鎮每口魚塘面積一般為50-80畝,以養魚為主,蝦為輔。近年,為了讓水質更可控,養殖密度下降,每畝羅非魚密度為1500-2000尾,一年養殖兩造半,投喂浮水魚料。魚鴨立體混養在雷州各地的水庫及淡水魚塘都有分布,養殖面積不低于6萬畝,楊家鎮、唐家鎮、英利鎮、龍門鎮等地較為集中。其中,粗獷式養殖為多,一般每畝水面放羅非魚苗1000尾,也有少量精細養殖,每畝放羅非魚苗2000尾,一年養一造半,每斤羅非魚的成本大多控制在3元以內。
徐聞羅非魚以面積較大的水庫魚鴨混養為主,養殖面積約2-3萬畝,一年一造,甚至一年半一造,每畝放羅非魚苗1500-2500尾,養殖全程很少投料,或者只有后期少量投料。在豬瘟影響下,目前魚豬立體混養的暫時性減少。在東部沿海地區,也有一些養殖戶將蝦塘轉養羅非魚,2畝多土塘出魚7000-8000斤,一年可養兩造。
吳川羅非魚養殖面積估計有6-7萬畝,其中博鋪街道占2-3萬畝,其它淺水鎮、蘭石鎮、長岐鎮等地也有分布,主要以精養為主,每畝放苗2000-2500尾,魚塘條件好的可以放到3000尾,搭配少量四大家魚,一年兩造。同時,吳川也有一定量的魚鴨、魚豬立體混養。由于羅非魚病害越來越嚴重,近年沿海區域已很少見羅非魚與南美白對蝦混養。
遂溪羅非魚養殖規模較小且分散,沿雷州青年運河一線都有分布,遂城鎮馬六良村和洋新村相對集中?傮w來說魚豬立體混養稍多,每畝放羅非魚苗約2000尾,前期不投料,高溫期過后,羅非魚長至0.5斤左右/尾,開始投料加快羅非魚生長。
湛江郊區及坡頭咸淡水一帶的羅非魚主要以魚蝦混養為主,零星分布,產量較大的有坡頭鎮梧村、乾塘鎮、東海島民安鎮等地。近年來,羅非魚病害高發,以養魚為主的魚蝦混養比較少,且養殖戶選擇混養羅非魚也逐漸減少,不少養殖戶改為混養其它海水魚類,或僅養殖早造羅非魚,每畝放苗在1000尾上下,以養蝦為主,高溫期后轉放海水魚。
陽江地區
相比湛江和茂名,陽江的羅非魚養殖條件和水平要差一些。養殖模式主要有以養魚為主的魚蝦混養、以養蝦為主的蝦魚混養、魚豬立體混養及少量魚鴨立體混養。
魚豬立體混養,羅非魚苗一般放1500-2000尾/畝,一年一造。陽江各地都有分布,陽春較為集中,陽西數量也不少。這種模式的魚塘比較分散,難形成規;,每張塘的面積一般在10-40畝,養殖面積估計15萬畝左右。魚鴨立體混養與魚豬立體混養的相似,主要分布在山塘、水庫,但近年來由于環保原因,養殖面積大幅減少,目前在養水面估計在1萬畝以下,陽西較多。
以魚為主的魚蝦混養養殖面積估計有10-12萬畝,一年兩造,浙江養殖戶較多。平均水深為1-1.2米的魚塘,每畝水面羅非魚苗一般放2000尾,南美白對蝦放1.5-2萬尾(以前一般放3萬多尾,但蝦的長速慢,現在降了下來),飼料用于喂魚。部分條件好的魚塘,養殖戶如果不打算回家過年,又不想讓魚塘長時間空置,在魚蝦出完之后,可能會粗養一造日本對蝦過冬,天生天養,產量不高,第二年清明前后再養殖羅非魚。
以蝦為主的魚蝦混養。這種模式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的土塘,以養南美白對蝦為目的,羅非魚主要起到的是調水作用,一般羅非魚苗放100-200尾/畝,蝦苗4-5萬尾/畝,飼料用于喂蝦。
|